首页  /  信息展示  /  书海动态

首个青少年社会科学素养培育基地在慈溪市挂牌并开展相关活动

发表时间:2022-11-14  共有:人访问

11月4日,第六届徐福文旅艺术节开幕暨山下书院落成典礼于慈溪市龙山镇山下小学举行。中国光华科技基金会副秘书长杨春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副社长李天明、宁波市社科院副院长蔡聘宇、慈溪市副市长叶曙明等领导和嘉宾出席活动。

 

图片1.jpg

活动仪式现场


千年福地龙山,人杰地灵;两千年前,徐福从达蓬启航,成功东渡,留下了源远流长的徐福文化;百年前,著名甬商虞洽卿创办山下小学,惠泽家乡,普及义务教育……为了更好地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提升青少年社会科学素养,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与龙山镇人民政府合作打造的山下书院正式落地,并由中国光华科技基金会和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共同挂牌“青少年社会科学素养培育基地”。


杨春雷副秘书长授牌.jpg

杨春雷副秘书长授牌


作为中国光华科技基金会挂牌的首个社科素养培育基地,百年建筑山下小学前期已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进行了改造升级,山下书院将依托中国社科院及高校的学术资源,通过一系列面向青少年社科素养培育、乡村文化振兴等主题的综合实践,打造山下当代文化空间,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山下书院依托主体山下小学,由著名甬商虞洽卿于1906年独资创办,紧邻全国重点文化保护单位龙山虞氏旧宅建筑群,占地面积990平方米。在改建过程中,遵循了“修旧如旧”的理念,不但保留了百年前中西合璧的建筑风格,更凭借现代化的设施装备,科学化的分区设计,创新化的运营模式,为旧地标注入新活力。

 

李天明副社长为山下书院揭牌.jpg

李天明副社长为山下书院揭牌


山下书院挂牌青少年社会科学素养培育基地.jpg 

山下书院挂牌青少年社会科学素养培育基地


中国光华科技基金会将与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共同致力于当地青少年社会科学素质的培育,引入丰富多彩的青少年研学项目、甬商创新创业工程、乡村文化教育振兴活动等,并探索“山下书院”模式,将其推广至全国各地,为推动基层文化教育事业发展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

 

边文聪主任助理为山下书院第一批驻场导师颁发聘书.jpg

边文聪主任助理为山下书院第一批驻场导师颁发聘书


11月5日至6日,由中国光华科技基金会出资支持的两期研学活动在山下书院开展。孩子们在研学时光中了解了当地特色的徐福文化、感受红木艺术的魅力,并亲手设计制作创意徽章、木筷工艺品等。


 光华讲堂——徐福东渡与慈溪.jpg

光华讲堂——徐福东渡与慈溪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博士顾世宝老师通过线上直播的形式在《光华讲堂——徐福东渡与慈溪》为孩子们讲解了徐福东渡的故事,它只是一个传说吗?还是在历史上真实发生的?历代文人又是怎么看待徐福的?又有哪些史料诗歌记载描述了这个事件?徐福与慈溪市又有哪些渊源呢?这些都可以在顾世宝老师的讲座中找到答案。


 光华讲堂——标志设计研学课程.png

光华讲堂——标志设计研学课程


毕业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的孙婷筠老师为孩子们带来了《光华讲堂——标志设计》研学课程,引导孩子们讨论生活中常见的标识,并为自己的家乡——龙山镇设计有地域文化特色的徽章,孩子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动手能力,每个人都设计出了一枚独一无二的,融合了当地元素的徽章。

小学员们展示自己设计制作的徽章.jpg

小学员们展示自己设计制作的徽章

 

光华讲堂——如何制作一双筷子.jpg

光华讲堂——如何制作一双筷子


研学后半程,我们还带领孩子们走进了非遗传承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徐福红木博物馆。在那里上了一场《光华讲堂——如何制作一双筷子》,博物馆的老师为孩子讲解了筷子在中国的起源及发展,它是华夏饮食文化的标志之一,也是世界上最常用的餐具之一。筷子还有许多与大禹、姜子牙等历史人物相关的有趣传说。而一双红木筷子又是如何制成的呢?徐福红木博物馆的木匠师傅们带着孩子们亲手体验了整个制作过程。劳动的过程虽然辛苦,但孩子们不仅收获了自己制作的红木筷子,还从中体会到了工匠精神。


研学活动结束后,老师为小学员们颁发了结业证书,希望他们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继续创造探索,都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材。


(撰稿:边文聪  |  编辑:徐成钊  |  审核:靳一楠)


返回
上一篇:“光华讲堂——云享空天动力 燃动青春光华”珠海航展空天科普特别节目在全网多媒体平台播出 下一篇:“长城书社”揭牌暨图书捐赠仪式在古北口镇举行